【优博风采】北京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:司广锐
【编者按】
为进一步培养我校研究生创新能力,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,促进学校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,特推出“优博风采”专栏,邀请校级及以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分享科研历程与学术体会、展示创新成果与学位论文等,旨在激励我校研究生秉持“不息为体,日新为道”校训精神,潜心研究、锐意创新。

本期专访人物: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 司广锐
所获奖励名称:2024年北京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
【思考深度,行动实效】
深度思考是科研的基础。面对复杂的科学问题时,我们必须不断挖掘问题的核心,通过详细分析实验数据和相关文献,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。这种方法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科学问题的理解,还促进了创新解决方案的产生。同时,有效的行动也至关重要。如果理论研究不能有效转化为实际操作,科研工作便可能仅停留在理论讨论阶段。实验的设计与执行需与理论研究紧密结合,确保每一步操作都能有效推动研究进展,并合理利用科研资源。这样,我们不仅提高了研究的效率,也确保了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。
【博士论文介绍】
论文中文题目:基于双官能团配体的稳定MOFs构筑与性能研究
论文英文题目:CONSTRUCTION AND PROPERTIES OF STABLE MOFS BASED ON BIFUNCTIONAL LIGANDS
作 者:司广锐
指导教师:李建荣 教授
培养单位: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
学 科:化学工程与技术

学位论文答辩现场
论文主要贡献及创新点
稳定金属-有机框架材料(MOFs)的设计合成对拓展其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。本论文工作通过合成一系列双官能团有机配体,利用其与金属离子配位自组装,构筑了系列稳定的MOF材料,并探索了其在能源与环境等方面的应用,论文工作取得的主要创新性成果如下:
1. 构筑了两例磺酸功能化的稳定Zr基MOFs,在pH为1至10的水溶液中稳定性好,并具有优异的质子导电性能;
2. 利用吡唑-羧酸配体构筑了双金属MOF(BUT-85),在pH为3至13的水溶液中稳定性好,并展现出对C2H2优异的选择性吸附,实现了C2H2/CO2的高效分离;

图1 BUT-85的构筑思路及其在C2H2/CO2分离中的应用
3. 利用低对称性吡唑-羧酸配体构筑了Co-MOF(BUT-75),在pH为3至12的水溶液及沸水中均能保持稳定,能选择性吸附CO2并催化其与环氧丙烷的环加成反应;
4. 构筑了层状结构的Zr-MOF(BUT-86),在pH为0至12的水溶液中保持稳定,可高选择性地吸附SO2,SO2/CO2的吸附选择性高达676,并用于去除高湿度烟气中的痕量SO2,SO2浓度降至10 ppb以下。
【博士期间代表性科研成果】
作者攻 博期间取得与博士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代表性成果(不超过5项) |
序号 |
成果名称 |
成果来源 |
获得时间 |
1 |
A stable Co(II)-based metal-organic framework with dual-functional pyrazolate-carboxylate ligand: Construction and CO2 selective adsorption and fixation |
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|
2021.02 |
2 |
Enhancing proton conductivity in Zr-MOFs through tuning metal cluster connectivity |
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|
2022.01 |
3 |
Stable bimetallic metal-organic framework with dual-functional pyrazolate-carboxylate ligand: rational construction and C2H2/CO2 separation |
ACS Materials Letters |
2022.06 |
4 |
Reticular RE-MOFs with high stability and defective sites: post-functionalization for hydrogen peroxide detection |
ACS Materials Letters |
2022.04 |
5 |
Simultaneous capture of trace benzene and SO2 in a robust Ni(II)-pyrazolate framework |
Nature Communications |
2024.08 |
【与导师合影】

图文:司广锐
编辑:胡春瀛
审核:高春娣、杨震